7月26日,由重庆市中医药学会主办,市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涪陵区中医药学会、涪陵区中医院及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庆医院(北碚区中医院)联合承办,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协办的重庆市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涪陵区圆满收官。本次年会旨在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推动脑病领域中西医诊疗技术的创新与融合。全市各级医疗机构负责人、市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以及来自市内外的脑病及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参会。
开幕式上,涪陵区中医院院长刘培舰、重庆市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郭铁分别致辞,对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强调了学术交流对于推动学科发展和服务百姓健康的重要意义。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丁淑强作“通关利窍针刺法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专题报告,详细阐释了在石学敏院士指导下创立的该疗法在理论创新和临床应用方面取得的突出成效,为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提供了宝贵的中医经验。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庆医院(北碚区中医院)教授万鹏分享了“中医睡眠理论与实践初探”,探讨中医对睡眠障碍的认识与干预策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教授赵立波带来了“卒中后再灌注损伤应对新策略”,介绍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应对方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教授张杰通过“介入手术病例分享”,展示了神经介入技术在脑病治疗中的具体应用与思考。
本次年会聚焦脑病领域的热点与难点,特别围绕眩晕、癫痫(痫病)、睡眠障碍、卒中(中风)等多个专题展开了深入研讨。与会专家们各抒己见,交流临床经验,分享研究成果,促进了不同诊疗思路的碰撞与融合。
青年医师学术报告环节中,多名青年医师展示了各自的研究心得与实践成果,提高了脑病工作者参与学术交流的积极性,为学科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次学术年会通过高水平的学术报告、深度的专题研讨和广泛的互动交流,有效促进了脑病诊疗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的传播与应用。会议的成功举办,为我市脑病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进一步推动了中西医在脑病领域的深度协同创新与融合发展,为提升脑病防治水平和服务人民健康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市中医药学会 供稿)